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

“三瞄准三培育三融合”:服务多民族山区脱贫攻坚的农经人才培养探索

栏目导航

栏目导航

副标题

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

(一)成果的推广效果

通过“三瞄准三培育三融合”人才培养探索,形成的经验被应用于贵州大学人才培养方案,部分经验被省内高校借鉴使用,直接推动了贵州大学和贵州省内部分高校的人才培养改革。向全省脱贫攻坚一线输送了大量的经管类人才,对多民族山区脱贫攻坚做出了贡献。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在实践环节探索形成的“双导师制”被应用于全校本科培养,教师带领学生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做法被应用于学校“博士村长”计划;凯里学院、黔西南民族学院、铜仁学院等省内高校组织教学科研团队多次到贵州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交流学习人才培养经验模式;在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农业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教学研讨会上,贵州大学相关做法多次作为交流发言的主要汇报内容。

(二)成果的应用效果

为服务多民族山区脱贫攻坚培养了农经人才。贵州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围绕多民族山区脱贫攻坚人才需求,不仅培养了一批有责任、有担当、愿意扎根基层的经营管理类人才,还培养了一批愿意继续从事“三农”探索与研究的高层次人才。具体体现在:60%的本科毕业生到县或者乡镇参加脱贫攻坚工作,在工作中获得了单位的认可,并取得显著成效。同时,30%的本科毕业生考研被录取,升学的学生中80%继续选择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学习深造。

学生理论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在“三瞄准三培育三融合”人才培养探索过程中,学生深入多民族山区扶贫一线亲眼看、亲耳听、亲手干,在科研项目实践中反复训练,理论转化运用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具体表现在:学术论文撰写能力显著增强,本科学生在独立识别问题、解析问题的基础上,撰写学术论文并发表。近10年来,贵州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累计撰写发表学术期刊论文60余篇;调研报告100余篇,其中朱书维、胡怡、郭杨、周薇参与完成的《大学生到农村社区就业的工作意愿、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来自贵州省的调研报告》获得国家民政部二等奖,谭金贤完成的《贵州喀斯特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适度规模研究》、黄忠权完成的《民族地区政策性农业保险研究——以贵州为个案研究》和魏晓亚完成的《西南旱灾后农业生产绩效评估与减灾对策研究——以贵州省为个案》等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立项。

学生服务多民族山区脱贫攻坚的能力显著提升。学生通过科研项目全过程参与、农场实战等培养环节,对多民族山区资源禀赋、民族文化、产业基础、农作习俗等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能够更好地服务多民族山区脱贫攻坚。一是能够独立针对脱贫攻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如张馨之、苏翠等针对贵州农村产业发展问题进行调研,撰写完成的《交易费用视角下的农村产业组织纵向一体化变迁——以贵三红企业为例》和《精准扶贫对乡村发展动能培育的影响——以贵州省为例》荣获贵州省“我的青春·贵州大地”高校师生评比活动学生组一等奖。二是规划应用文撰写能力提升。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参加了湄潭县、石阡县、台江县、黔西南州、黔南州、毕节市、贵阳市等县级或市级乡村产业发展规划调研及文本撰写,很多学生参加工作后返回学校对调研工作的回忆记忆犹新,深感参与科研工作和农场经营管理实战的经历对工作非常有用。三是扎根脱贫攻坚服务基层有实效。谢国强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表彰、罗廷勇获得贵州省委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称号,部分年轻干部参与脱贫攻坚工作后,获得县市级脱贫攻坚优秀称号或表彰。



贵州大学经济学院  电话:0851-88236001 88236028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贵州大学西校区崇文楼421办公室  邮编:550025